活动首页 发现活动
活动介绍
时间:2015.11.22
地点:长宁图书馆
主办方:译林出版社、长宁区图书馆

 

    11月22日下午,由译林出版社主办,长宁区图书馆承办的“父亲:不曾真正在场,也不曾真正离开——《沉默女王》新书发布暨文学沙龙”活动在长宁区图书馆八楼举行,法兰西最佳小说奖得主,《沉默女王》作者玛丽?尼米埃女士,著名法语翻译家、本书译者袁筱一女士,著名翻译家、作家黄昱宁女士与在场逾百位法国文学爱好者一同品读作品,听作者与译者对作品的解读。

  本书作者玛丽?尼米埃是著名法国作家罗杰?尼米埃的女儿。在她五岁时,父亲死于一场震惊法国的车祸。后来玛丽成为演员、歌手和作家。她把父亲在她生命中的缺席和在场,写进了这本自传体小说《沉默女王》之中。 著名作家毕飞宇在本书中文版序言中说,“我们的‘父亲’是谁?他凭什么是我们的父亲?我们凭什么是他的孩子?我个人认为,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,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,也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,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称得上是一个问题的问题。从这个问题出发,结论是显而易见的,艺术家其实都是孤儿,他有理由质疑血管内部急遽流动的液体,他有理由寻找血管顶端的那个永远也不可能存在的接口。”这段话也表达出这本书既是自传又非自传、既是寻找父亲也是自我追寻的奇异特质。

  在活动伊始,玛丽?尼米埃说,我的父亲在我五岁时就去世了,我对他的记忆是碎片化的,我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重拾这段记忆:词语。写作和阅读都是沉默的事,只有关在一个地方很久才能发声。作家也要留有一些空白,供读者填补。我是谁,我父亲是谁,不重要,关键是要令读者产生感应。译者袁筱一女士认为,需要到一定的年龄,借助一定的情境才能够明白,爱只是那个臆想中的真实存在的一件外衣,对于语言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如此。黄昱宁女士则谦虚地自称以“读者”身份来理解本书,她认为这部书描述的对象是“壁橱里的骷髅”(skeleton in the cupboard),即每个家庭可能都有的不愿触碰的问题,这可能是很阴郁的,但尼米埃用自己的语调、距离,以螺旋式而非直线的叙述方式很好地解决了。

  在互动与提问环节中,玛丽?尼米埃先后回答了关于书名“沉默女王”的含义、早逝父亲对自己的影响、对非虚构类作品创作的立场等问题,兴致勃勃的女作家不仅现场朗读了自己的小说片段,还为大家清唱一曲《Mon Amant de St Jean》。

  本次活动邀请到法国著名女作家与沪上英法翻译界的翘楚、前辈共同与读者分享读书感悟,领略文学魅力,延续长宁图书馆“国际化”、“精品化”的文化推广定位,顺应了白领与文学青年渴望了解当下最新法国文化动态,以及与作家译者“零距离”接触的文化需求,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。


 

本活动暂时没有话题。